房企转型促房价理性回归 行业已陷“缺钱”境地


发布日期:2017-09-27

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新开工面积将出现10年来**负增长。

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过去十五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增长,背后是中国的城市化。在这过程中,地价、房价均快速上涨,开发商大规模圈钱、圈地。但是,从2012年开始,这种只重规模的商业模式已经结束。”

另一方面,调控楼市不是简单打压。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拉动力,短期内难以被其他行业替代。从消费上看,全年每年房地产市场销量总额是汽车市场的4倍、旅游市场的6倍多;从投资看,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业占四分之一强。此外,在地方财政来源中,土地出让金能占到四五成之多。复地集团董事长张华说:“中国楼市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发展的好时机。”

转型可促进健康发展

1月31日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决策层的信号,已充分为市场所感知。

去年,复地集团在长沙、南京、杭州等地频频出手砸下72亿元,不断加大土地储备。对于形势变化下的企业战术调整,张华说,“在产品上,要提高刚性需求住房的比重;销售上,要加快销售进度,注重‘跑量’;此外,我们还会在产业地产上发力,预计今年在上海就有四个项目投入销售。”

潘石屹则提出,随着房地产业进入“下半场”,新的发展模式一定是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产品上来,投入到产品的创新、设计、质量上来。他还提出,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学习美国的苹果公司。

专家提出,房子让不同收入家庭买得起、租得起,才称得上是合理价位。现在既要挤泡沫,又要使供应产品更加合理,这样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真正健康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