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认
  • *新
  • 销量
  • 价格
  • 20

    2018/09

    说起洋房,年纪轻点的上海人,往往会将老公寓房和老洋房混为一谈,实际上很好区分,有单独的花园的是老洋房,否则就叫新式里弄房子,这2种类型的建筑物,集中地体现在徐汇区和长宁区、虹口区,为数不多的几条马路上,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要说的、幽静的小马路,五原路。五原路位于徐汇区内,东起常熟路,西至武康路,全长820米,宽15米到17米。原名赵主教路(Route Mgr. Maresca),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25年以前,以19世纪的天主教南京教区主教(1849年-1855年)赵方济主教(F.Xavier Maresca)命名。赵方济主教来自意大利籍的“那不勒斯圣家会”。在他任主教期间,上海成立法租界,首任法国领事,也是以教区的洋泾浜住所(今四川南路)让给法国领事馆。赵方济主教回国时,向教廷建议将南京教区委托给耶稣会,开启了江南传教区的传教新时期。现在的五原路71号,就是当年“中华圣公会救主堂”的遗址,文革中被毁,这里曾经还是基督教华东神学院。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租界时,正式改名“五原路”,取自内蒙古一地名。五原路沿路传统上为住宅区,**住宅包括205弄来斯南村、258号自由公寓、251号。中福会幼儿园、商务部驻沪办事处设于此路。圣公会救主堂曾设于此处,文革中教堂被毁,文革后改办基督教华东神学院。五原路205弄2-6号的“来斯南村”,建于1935年,美商普益地产公司建造。这是五幢三层的新村花园住宅,砖混结构,门朝北开,三楼屋檐下有几何弧形花纹装饰,南、东、西窗为小拱弧形钢窗,北面一般长方形小钢窗。南面二三楼有阳台。建筑物南面,则是树木茂盛的大花园。258号的自由公寓,可以说是犹太人留给上海的又一个“宝贝”。公寓建于1937年,是上海滩**的袖珍公寓。与上海众多公寓建筑相比,是少见的不临街的公寓,闹中取静,幽静雅致。建筑风格属于上世纪流行于全球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公寓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建筑师仍精心设汁了建筑的每个细节,而且既合理又**,小中见大,不愧为公寓设计的精品。这栋公寓由犹太人建造,取名“自由”似乎也寓意着当时犹太人的心态;后来,公寓的住客多为德国人,至今,还经常有德国人来此寻亲、念旧。五原路288弄3号的英式小洋楼,是“三毛之父”张乐平先生的故居。如今,故居对外不开放,弄堂内的墙壁上,倒是绘满了张乐平创作的三毛形象和张乐平的生平介绍。张乐平是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8年抗战,张乐平率领漫画抗日宣传队,奋战在烽火连天、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抗战胜利后,他携妻儿回到上海,全家搬到了五原路288号,继续创作三毛系列,很多三毛故事的四字题目,都是他太太冯雏音起的。张乐平喜欢孩子,冯雏音就为他生了一堆孩子,大大小小、男男女女总共7个,从高到低站一排,好排一场“音乐之声”了。上官云珠的堂兄韦布和张乐平是邻居,他们家里孩子也很多,有8个。张家住楼上,韦家住楼下,正好是“七上八下”。于是,他们那幢小洋楼,成了五原路288弄里**的“儿童乐园”。五原路314号,也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乐园”,这里过去是“中国福利会幼儿园”,现在是中福会和宋基会的办公所在地。中国福利会由宋庆龄于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创建。其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1946年1月保卫中国同盟迁到上海,后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8月15日,中国福利基金会改名为中国福利会,会址设在上海。这幢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有三层,入口处有宽大的门廊,门前的石狮憨态可掬。1949年,宋庆龄在此创设了“中福会托儿所”,1950年迁出,1959年又迁回,此时其已改名为“中福会幼儿园”。园内山石亭台,池塘竹树,布置精巧,园东绿草如茵。园内还有儿童游泳池和多种幼儿体育活动设施。五原路上还有一些名人的住所,比如,212弄16号的花园住宅,该房屋连同18号的房子,原来都是大新百货公司创始人蔡昌,为其子女所建的。五原路253-267号、269-271号的“协发公寓”(YAFA  COURT),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441㎡,由当年上海滩**的、“*吃香”的旅美设计师范文照设计,平面长方形,混合结构四层公寓(现为五层)。五原路283-285号的花园住宅,建于1946年,抗战前,这里曾是“意大利俱乐部”,后来被上海滩**的私人钢铁大王朱恒清买下,重新翻造,直到1948年,才建成这幢四层楼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独立式花园洋房。朱恒清家祖辈是无锡的有钱人家,祖父朱士川是无锡荣巷镇朱祥巷人,到了太平天国时,一场大火烧了整个村子,朱家从此败落了。朱士川在朱恒清七八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无锡老家,到上海来谋生。 1930年,朱恒清开了一家店——恒馀铁号,生意越做越大。1940年,朱恒清感到单纯经营铁号总是要仰人鼻息,看外国人脸色吃饭。于是在他的发动下,联合了几十家大小铁号,成立了茂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小小的铁号老板,做到老上海*大的私有钢厂厂主,有意思的是,这时的朱恒清,却依然是大字不识。但这并不妨碍朱老板的民族气节,为了不让日本人吞并钢厂,朱恒清*后把厂子一关了事,为此,还被日本人栽赃,抓进去关了两个星期。即便如此,朱老板还是没能逃过“文化革大命”。1966年11月,朱家被扫地出门,朱恒清后一任太太谢慧芬(家庭教师),在12月与他离婚。1982年谢慧芬与朱恒清复婚,谢慧芬此时已100多岁,一家人终于搬回了五原路,但此时的283号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除了固定在墙上的壁橱是搬不走的,其他都被掏了个空。   细数五原路这些老洋房,你会发现,没有哪幢老洋房是特别出挑的,但几乎每一幢都带着宁静的表情,集合成五原路的淡淡风情。当然,五原路是优雅的,也是市井的,这是上海滩难得的一个,“小资”与“中产”交汇的“上只角”。东段的五原路很窄,路边有些裁缝铺、小胭脂店、酱油店零星地开着。在与乌鲁木齐路相交的路口,是个露天的菜场,规模相当大,西段一直延伸到永福路,是方圆数里菜蔬的集散地。1980年初,五原路又成了真正的自由市场,地摊货摆到了案板上。1984年9月,为鼓励、引导非公有经济成分健康发展,增加回沪知青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门路,由徐汇区工商局投资,将原肇嘉浜路西端绿地中和五原路上,近70个服装摊点迁入华亭路,辟为小商品市场,这就是“五原路华亭路前身”的由来。如今的五原路,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格调,马路菜场约在十几年前就搬走了,几乎同时,每逢夏季就要来闹一番的,西段西瓜集市也被取缔了,喧嚣过后的五原路,这才露出它本不张扬的时尚气息。有人说,在这条路的东段,你时常可以看见衣着光鲜的时髦女郎;而在西段,这种感觉是**隐藏在梧桐深处的。走进去,你才可以了解,原来,这里的主人,在“文革”刚刚结束,就关起门来搞起了私人舞会;而作为现代通讯工具的BP机、手机,也**是在那里*早出现。即使是在那*混乱的蹉跎岁月,小楼深处,还会有人在做上海色拉,门缝里,还会飘出一丝现磨咖啡的浓香.....或许,这才是五原路“风情万种”的重要原因。
  • 17

    2018/09

           高安路,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肇嘉浜路,一条全长约一公里的柏油马路,道路两侧“法国梧桐”成荫。  高安路,原名高恩路(Route Andre Cohen),1914年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从“高恩”到“高安”看似名字接近,其实,现在的路名来自于江西省,有着“赣中明珠”之称的高安市。  (图:高安路6弄1号,建于1940年。国际式现代派风格的花园住宅,这种建筑样式在上海并不多见。)  1930年代,上海的多层公寓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高安路也进入了建设繁荣期。当时的上海,资金充沛,劳动力低廉,建筑材料过剩,而工商业的繁荣和文化娱乐行业的兴盛,又使一部分人在经济上有实力租住高档住宅,随着房地产商的进入,位于法租界核心区的高安路沿街,建成了众多高质量的西式高层公寓。(图:高安路99号,建于1936年,折衷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  2010年8月,上海市政府出于保持建筑历史原貌的目的发布了六十四条永不拓宽的“一类保护道路”,高安路就是其中一条。街道两侧的建筑风格、尺度将保持历史原貌。  高安路14号的高安公寓,位于高安路康平路路口,原名阿麦仑公寓(Amyron Apartments),建于1941年,是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很多文章只是直接引用了“阿麦仑公寓”这个名字,但是,笔者一直好奇,它的原名里面“Amyron”到底什么意思,而设计师又是谁?(看过过去文章的朋友都知道,看懂上海很多内容,从网上一点点求证、搜集、整理而来,但是,笔者也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在这一系列关于马路的文章上,甚至有些官方的说法,也未必经得起推敲。)  高安公寓的设计师,是法国人Alexandre Léonard,他的中文名字叫“赉安”。他和他的“赉安洋行”,在上海留下了不少**的建筑,其中大家*熟悉的,就是霞飞路上的培恩公寓(le Béarn),也就是现在在淮海中路上的“妇女用品商店”这栋楼。  还有乌鲁木齐路上的“麦琪公寓”(过去乌鲁木齐中路叫麦琪路,老上海欢喜叫它“木齐路”,实际上就是从麦琪路来的)、密丹公寓(武康路、湖南路交叉路口)、上海法国总会、法国太子公寓(现在的“建国公寓”)等等,都是这位巴黎美术学院毕业的设计师,留给上海的作品。  许多关于高安公寓的介绍上,并没有提到设计师“赉安”的名字,其实,你如果细心一点,走进去,就会发现高安公寓门厅地板上的这个符号,出卖了它的主人:“AL=Alexandre Léonard”。  知道了设计师,阿麦伦公寓“Amyron Apartments”的名字之谜就不难解开了。Amyron,其实是希伯来语,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的国家是一首歌”,“Ma nation est une chanson”。而这栋建筑正是赉安,献给他的新婚妻子、舞蹈家、诗人Anna的(她是赉安的第二任妻子)。    高安公寓是六层混合结构,由于地处路口,建筑师因地制宜将平面设计成弧形,建筑立面配合弧形平面,以黄色面砖饰面,辅以白色花台、窗套和挑檐线条,为现代建筑风格建筑。  底层原先为门厅、车库和司机宿舍。二至四层每层为一个两室户和一个三室户,每户东南向设有内阳台和挑出花台。此外,还有佣人房,消防辅助楼梯平日作为佣人出入通道。公寓房屋面积大,采光通风好,五、六层为跃层户,由弧形楼梯相连,六层有扇形大房间和圆形小房间。  高安路18弄20号,是一栋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住宅,建于1939年。  该三层平顶建筑,形体简洁,淡于装饰。在色彩上,遮阳板,层间线以及窗框线的白色与墙体的黄色形成反差,使得视觉效果强烈。  在水平线条中,该建筑又多处采用弧形阳台和楼梯间,部分横向窗带两边也用弧形收头,呈现出风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线型”的时代特征。一楼门厅的两根承重柱采用古典的陶立克式柱头装饰。  这栋住宅过去的主人,就是**的实业家荣德生。1956年起,先由徐汇区少年之家使用,1960年后改名为徐汇区少年宫,沿用至今。  荣德生,江苏无锡荣巷人。荣熙泰之子,荣宗敬之胞弟,荣毅仁之父,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至**11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  荣家在上海的房产不少,但是,高安路上荣德生的这处旧宅,曾经发生过轰动上海的绑架案。  1946年4月24日上午,荣德生在去总公司上班途中遭绑架。33天后,在支付了50万美金后,荣德生总算平安回家。***政府迫于压力下令破案,汤恩伯将特务头子毛森,从无锡调到上海,主持此事,并追回赎金。  然而,毛森等人比绑匪更厉害,竟向荣家摊派破案费60万美金!不仅如此,社会上听说荣家已收回赎金,不少社会团体纷纷要求荣家捐款,仅上海一地就有50多个,外地则更多。荣德生被弄得身心俱碎,心灰意冷,只好仰天长叹:“……呜呼,天下无公道久矣!”  1948年,国民党统治已成土崩瓦解之势,有资产者纷纷离开大陆,荣氏家庭也面临抉择。在一片离沪声中,荣德生专程从无锡来到高恩路住所,明确表示“不离开大陆”,并阻止三子将申新三厂拆迁台湾。  *******成立后,荣氏企业得以发展。荣德生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是少数几个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继续留在大陆的民族资本家。1952年7月29日病逝于无锡。  位于衡山路303-307号、高安路48号的西湖公寓,建于1928年。  这栋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是一栋以绿色为墙面的老式公寓,因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三角形。公寓受装饰艺术风格影响,局部纵向窗间有白色几何装饰图案,入口门框呈向上层层收缩形态。  这栋公寓*早的外墙颜色是黄色的,后来才变成了现在的淡绿色。解放以后,因为不能再用“华盛顿”三个字了,所以改名“西湖公寓”,现在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栋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是一栋以绿色为墙面的老式公寓,因地处锐角形街角,总平面略呈三角形。公寓受装饰艺术风格影响,局部纵向窗间有白色几何装饰图案,入口门框呈向上层层收缩形态。  这栋公寓*早的外墙颜色是黄色的,后来才变成了现在的淡绿色。解放以后,因为不能再用“华盛顿”三个字了,所以改名“西湖公寓”,现在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这又是一幢赉安洋行设计的作品,属于砖木结构的地中海式建筑,是上海仅有的两栋地中海风格小洋楼中的一栋。建筑沿街立面下部砖饰,上部水泥拉毛,在山墙的檐口西部有连续的双层半圆齿形装饰,出檐的开敞圆拱形门十分引人注目,该建筑现为上海市建筑系统的老干部活动室。  厉树雄(1891年-1986年2月),名汝熊,字树雄,以字行。旧上海横跨房地产、信托、保险、煤电、纺织、绒线等领域的巨商,精通英语。宁波奉化人。他也是意商华义银行第一任买办,英商会德丰公司买办。其以创制“小囡牌”绒线闻名上海滩。  厉树雄也是第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亚洲人。厉设有“厉树雄教育卫生奖”。1987年2月,厉树雄在香港病逝,享年97岁。2004年,厉树雄的夫人69岁的厉楼菊芳被人发现,在浅水湾的南山别墅豪宅中自缢身亡,屋内只留下一张纸,写了三个字:“不关心”。  厉树雄在上海*有名的一处房产,就是现在虹桥路2049号,原沙逊别墅,现在的龙柏饭店。  这里曾是上海*大的私人花园豪宅,*早的名字叫“沙逊别墅”,抗战前,厉树雄从沙逊手中,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花了12万美金买下。厉树雄在**35年(1946年),将自己所住、占地50亩的虹桥花园辟为虹桥俱乐部。  每个周末,在沪的大银行家和大企业家常蜂拥来此度周末。所以当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今天有人在这里扔炸弹,明天上海金融肯定瘫痪! ”俱乐部内植种的龙柏高大茂盛,解放后在原址建立的龙柏饭店,即以此命名。  高安路78弄1-3号,是建于1932年的建安公寓,原名方建公寓、建成公寓。  属现代派风格建筑,局部装饰艺术效果突出。公寓北楼中部为5层,两侧为4层;南楼中部为4层,两侧为3层。两楼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北二楼中部用柱廊联接,楼前楼后布置绿化。  底层为车库,公寓分成两室户、三室户和四室户,北楼每个单元楼面还设计了垃圾管道口。公寓建筑立面以功能处罚作凹凸处理,并通过实墙面和挑阳台虚实处理手法,使立面层次丰富。  北楼641号29室,曾为上官云珠的旧居。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字超群,小名亚弟,又名韦亚君。**话剧演员、电影演员。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梦》、《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等。1962年,被推举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组织“上官云珠专案组”和林彪组织“上官云珠特别专案组”,逼迫上官云珠交待与***和其他中央首长的关系。  1968年11月22日凌晨,高安路菜场转角处建国西路建安公寓外的道路上,“砰”的一声——坠落下来的不是物,是人!菜场一些工作人员都去围观,有人辨认是电影明星上官云珠!这噩耗迅速传开了,上官云珠那时只有48岁。
  • 05

    2018/09

    提到魔都上海除了浓油、赤酱、弄堂、旗袍、夜生活怎么能少的了遍布路边街角的特色美食这些来上海**不能错过的美食TOP50你吃过几个?1、小笼包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对于小笼而言,自然新鲜的汁水是其精髓。有口诀这样唱到:“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2、生煎包上海生煎包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点心,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特点为:皮酥、汁浓、肉香、精巧。轻咬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由于上海人习惯称“包子”为“馒头”,因此在上海生煎包一般被称为生煎馒头。3、大饼记忆中是长长的,撒满了芝麻,里面咬起来感觉有些层次,非常管饱。听说源自苏北,要用老酵面将面团捂上十几小时左右才揉面团,工艺十分考究。4、油条油条乃上海早点的百搭,不仅单独吃,和大饼吃也是绝配,还可以和粢饭团、豆浆、豆花、泡饭相配合,蘸酱油蘸白糖都很有滋味。正宗的上海油条肯定不会加明矾,小苏打也只会加少量,看起来瘪瘪的,但味道还是很不错的。5、糍饭糕粢饭是金黄色的长方形炸米糕,正宗的我好像N年没有看到过了。记忆中是油炸后,外层金黄,脆,内层白色粢饭糕软糯可口,老上海的四大金刚之一。6、甜豆浆甜浆是现磨的豆浆加少许砂糖,有淡淡的甜味和浓浓的豆香味。7、咸豆浆上海四大金刚之一。咸浆里有油条片、榨菜末、虾皮、葱花——过去还有紫菜,加一小匙兑了一点醋的鲜酱油。豆浆煮得烫嘴,加上高冲而下的姿势,碗里的咸浆就会起花。喝起来不光味道鲜美,而且赏心悦目。8、葱油饼正宗的上海葱油饼的工艺还是很复杂,先将面团和上油酥,摊开,抹上板油,撒葱花和粗盐。卷起后做成饼坯,再擀平。先在炉火铁板上两面烤下,再放在大饼炉子里,刷上油烘烤,再翻面刷油烘烤,两面金黄色至脆出炉。9、锅贴印象中上海的锅贴呈细细弯弯的月牙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成品灌汤流油,馅味香美。10、烧卖上海的烧卖要用猪肉粒、加酱油、白糖、料酒炒得加入蒸熟的糯米拌匀做馅料。用料细腻点的烧卖还会加上香菇粒、虾米,乃是上海*大众早点之一,非常好吃。11、豆腐花和咸浆的制作工艺差不多,只是主角换成了豆腐,口感更饱满,也更容易和各种佐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12、馒头馒头按馅料分为两种,鲜肉的和菜的。正宗的上海鲜肉馒头乃是白汤,不加酱油和葱,只用盐,糖,姜末调味。肉馅呈荔枝丁,三肥七瘦,皮不可过薄也不可过厚,以肉汁浸润厚度一半多为佳。还有,上海人可不叫包子的哦~13、鲜肉月饼饼皮烘的很透,一层一层的感觉,咬上去香酥可口,一点也不黏牙。内馅的口味调的也很好,咸甜适中,伴着大大的猪肉,怎一个舒服了得!这就是老上海*爱的鲜肉月饼。14、春卷在老早,春卷可只有在年节那几个月才吃得到。那酥脆的外壳,咬一口就散出来的黄芽菜香菇肉丝馅底,可谓是*经典的上海味道。15、羌饼这个小时候较为常见,好像是回族食品,分为油羌饼和硬羌饼两种。油羌饼发酵足,油水足,香又松软,比较常见。硬羌饼不用油,水分少,咬嚼劲,耐饥,不常见。羌饼一般是用煎生煎的平底锅烹熟,一锅一饼,表面撒上大量的芝麻,切成一角一角出售。16、糍饭团这个在现在比较常见,可以做成甜的和咸的。甜的粢饭团内馅为一根油条和白砂糖;咸的则是以油条加榨菜末为主,有时会加入肉松。做的考究点的粢饭还有红白两色之分,红色用的是血糯米。17、麻球麻球属于福建沙县小吃有名的一种,外形滚圆饱满,色泽金黄,皮薄香脆,内甜糯,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印象中上海麻球会包入豆沙馅,捏拢收口,滚上芝麻,然后放入滚油,炸至外壳金黄马上捞出,这个时候食用味道*佳。18、葱油花卷其实很像馒头,就是没有馅然后外表撒上香葱和油,应该是用了粗盐调味,不会像白馒头那样一点味道也没有。19、牛肉煎包牛肉煎包是清真食品,煎包皮是发面,两面煎,纯牛肉馅,有时会加些卷心菜。*大的特点就是大,比包子还大,价格也比较高,但味道**没话说。20、煎饼果子这个再熟悉不过了,用面粉和鸡蛋调成面糊,在平底锅上摊成面饼,加鸡蛋,捣碎摊匀,抹上甜面酱,辣酱,撒葱花,加油条,裹成卷状即成。这个上海人叫法很多,比如蛋饼、煎饼、包脚步等。21、鲜肉小馄饨上海小馄饨主要指的是鲜肉小馄饨。小馄饨讲究的是皮,要求薄如纸,半透明,露出里面粉红色的馅料来,馅料为新鲜猪肉,裹在摺叠若花的皮子里助口感和鲜味。汤底一半为猪油或麻油加开水和细葱花,吃的时候再加少许白胡椒粉。22、菜肉大馄饨这个**是儿时的美味,口感清爽的荠菜加上现切的猪肉,味道超棒的。汤底一定要撒上紫菜和蛋皮,那才是*正宗的上海菜肉馄饨。23、酒酿圆子酒酿圆子是江南地区汉族小吃。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是上海不少饭局的*后一道菜。24、排骨年糕排骨年糕是上海地区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汉族小吃,已有50多年历史,是将面粉、菱粉、五香粉、鸡蛋放在一起搅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的一道美食。其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25、咸肉菜饭上海*有名的那碗饭,是咸肉和青菜做成的饭,工艺是炒,这个菜饭,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原料的多少,喜欢菜的多放菜,喜欢肉的多放肉,但值得注意的是咸肉比较咸,别贪心。26、咖喱牛肉汤上海***的大众化名优小吃,采用熬煮氽炖烩焖法制作。此美味当初只作为各路的配角出现,后来因为味道越来越受到认同,经典了起来。27、酸辣汤酸辣汤是一道上海知名小吃,小时候经常喝,那一勺*后的白胡椒是亮点,画龙点睛。特点是酸、辣、咸、鲜、香。用肉丝、豆腐、冬笋等料经清汤煮制而成。28、罗宋汤上海人接触*早的西餐汤点,好像是俄罗斯那边传过来的。里面有番茄、杂菜还有很多的牛肉和红肠,非常好喝,记得小时候我喝都是论锅的。29、烘山芋“烘山芋”亦称烤 白薯、 烤地瓜, 烤红薯,上海人特别喜欢吃,进入冬季,上海街头随处都可见到外乡人的烤山芋炉子,寒风中立在街头,青年男女围在炉边等待烤熟的山芋出炉。30、葱油拌面葱油拌面用料、做法简单,然而恰恰是这*简单的海派味道,却是上海人*难舍弃的心头好。31、双档汤双档汤曾经是儿时吃得*多的汤点。其实一碗汤里有两只油豆腐两只百叶包的就叫“双档汤”,单只油豆腐和百叶包的就叫做“单档汤”32、肉丝炒年糕年糕几乎是每家每户一到过年一定要吃的一道菜,寓意来年节节高的意思。上海的年糕糯而不腻,入口有嚼劲,一点都不粘牙,拌着肉丝那味道是一绝。33、鸡粥鸡粥,为一美食。常见的鸡粥有:佐酒鸡粥,白米鸡粥,三鲜鸡粥,花生鸡粥等。不过真正的鸡粥实际上是不用鸡肉的,只是用鸡汤而已。34、鸡鸭血汤伴着少许时件(心、肝、肫、肠,被称作“时件”),许多豆丁大小的血块,会顺着调羹滑入喉咙,嫩、香、鲜、烫。其实现在想想,这才是真正的黑暗料理呀...35、菜泡饭菜泡饭作为一款普通的上海小吃,做法可以极为普通。以隔夜饭及青菜为原料,加大量水加热后,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如今菜泡饭越来越受青睐,饭店酒席常以之为点心,也有龙虾菜泡饭,鱼翅菜泡饭等奢华之作。36、上海冷面想想冷冷的面,配上醋,淋上热热的浇头,那个画面!!!这就是*传统的上海冷面。37、红烧大排说起红烧大排,爱吃的上海小囡一定不会陌生~那厚实的口感,浓郁的汤汁,光回忆就留口水啦...小编也是见肉不要命的肉祖宗一族,大排这种24k纯肉可真没少吃。38、红烧肉有人说,上海人做红烧菜的统一特征,是“一手酱油瓶,一手糖罐头”——红烧肉,这道**的本帮菜,就充分体现了“浓油、赤酱、口感甜”的特点。一碗红烧肉端上来,肉色外表发黑发亮,可是食用时又不会觉得油腻。39、糖醋小排以前老上海人下馆子,喜欢冷菜、热菜、主食、点心这么满满的摆一大桌子,没办法,阔气嘛,一定要挣足面子~而要说到冷菜中的头牌,糖醋小排自是当仁不让!切得适中的肉块,靠火候与糖醋配比,慢火炖出来。因此油锅温度、酸甜调味,都要恰到好处~40、油面筋塞肉上海人说的油面筋,是将发酵面筋揉成小团,放入油炸,待面团发泡后撩起,待冷却后再炸,这样炸过几次后,原来小小的面团会变成一个大大的空心的球,那就是油面筋了。再包上新鲜搅拌均匀的肉,一起烧煮,大功就告成了。41、响油鳝丝为什么要叫响油鳝丝,其实也很好理解,这道菜因上桌后盘中油还在辟叭作响而得名。制作响油鳝丝除掌握烹调技术关键外,还须上桌及时,否则,油降温后浇到鳝丝上没响声,那响油鳝丝就名不符实了。42、水晶虾仁曾被评为“上海第一名菜”。清炒虾仁不加任何配料,满满一盘虾仁,鲜明透亮,而且软中带脆,奇香四溢,晶莹剔透,赛如明珠。43、四喜烤麸烤麸,是一种面制品。用带皮的麦子磨成麦麸面粉,再在水中搓揉筛洗而分离出来的面筋,经过发酵蒸熟而成的。上海的特色烤麸色酱红,香浓醇,咸中带甜。44、八宝辣酱八宝辣酱”是上海**的特色菜,它是由“炒辣酱”改良而来的。“炒辣酱”是个普通家常菜,以前在饭摊上供应,由于色深味浓,很适宜下饭。45、上海爆鱼爆鱼又称熏鱼,需要把鱼炸好后,投入卤汁内上味。是上海***的冷菜,很多上海菜馆仍以这道菜闻名。46、炒螺蛳童年的记忆中常常用牙签把小小的螺蛳肉跳出来,肉虽小却无比的有嚼劲。吃完后看到蛮桌子的螺蛳壳,舔舔手中留存的螺蛳味,那种感觉特别满足。47、小绍兴白斩鸡说到小绍兴的白斩鸡,尤其喜欢它的鸡皮,脆脆的,看着窗口里面将鸡加工切块的师傅麻利的将鸡切成小块以后,涂上一层麻油,黄灿灿的,食欲就会大增。48、清蒸大闸蟹大闸蟹是我们*奢华的美味,九雌十雄,吃过的人都难以忘怀,但我现在只记到30年代上海人*苦的时候,只能拿大闸蟹充饥~49、墨鱼大烤墨鱼大烤是用腐乳汁烤的,我觉得这也是上海人会过日子的一种表现:上海人用豆腐乳下稀饭,吃剩下的汁,倒掉了可惜,用来做调料烧肉、烤墨鱼都别有一番风味。50、油爆虾记得小时候,不管是在家请客,还是到了本帮菜馆,油爆虾都是必须出现的一道菜。几乎每个上海人都对油爆虾有种不可割舍的情怀~
  • 05

    2018/09

    高端设计 Design | **灰,一种去繁化简的生活方式**时尚风潮的Pantone集团陆续推出了大量低饱和的、色彩倾向性强的颜色,被统称为“**灰体系”。时尚界一众**设计师都不约而同拜倒在**灰的石榴裙下。色彩其实是有情绪的。艳丽的颜色容易使观者产生压抑感和潜在的恐慌感,极易引发审美疲累。**灰的兴起更像是现代社会人群心理的映射。快节奏的生活促使人浮躁,而低饱和色柔和不张扬,在视觉上带来极好的和谐感,更能抚平人们的焦躁情绪,营造舒服的极简氛围。灰,是自然界存在时间*漫长的色彩,它永存在于身边静默的万物之中。当下全球***的杂志——《Plethora Magazine》,一年出一期,谈的是地球存在的神秘景象,比起内容,灰色调的配色更吸引人眼球。近来广受咖啡师和精品咖啡迷所青睐的《DRIFT》杂志——以大量黑白灰度来呈现潺潺滴滴的单品咖啡以及它所带来的生活质感。备受追捧的英短、美短为宠物界的**灰代言。在家居界,**灰也掀起了一阵狂潮,人们开始抛弃复古英伦风、清新田园风,转而投向低饱和色。**灰的家居设计典范——曼舍Prive系列 淮海中路1号,让空间的理性与清冷气息,在深与浅的碰撞中造就一个诗意的存在。灰的美妙在层层叠叠中氤氲。通过金属元素的有机融入,更增添层次感。柔和,平静,和谐,不强烈,不刺眼,无冲突——**地演绎出了黑白的过渡空间。当我们浮躁的内心无处安放时,或许需要的正是给自己定制这样一个灰色空间——优雅宁静,内敛从容,淡然里尚存有几分温度。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Less is more.”简单才永恒。灰色,似有一种沉沦的宁静,可以比之为东方的禅意,也可解释为北欧的枯冷之石,更是一种去繁化简,回归本真的生活方式。
  • 24

    2018/08

    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彰显着这座城市关于传承和理想的决心。而永不拓宽,是因为它们*完好和集中地体现了上海历史文化。这64条老马路,是否也承载着你的旧时光?衡山路(天平路-桃江路)衡山路始建于1922年,由法公董局修筑,曾是法租界**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仿佛在诉说着多年前的异域风情。霍山路(东大名路-临潼路)霍山路上***的就是二战时犹太难民的住宅了,穿越历史的变迁后,老建筑还静静地坐落在霍山路上。对了,霍山路也是豆浆大饼人气超级火爆!愚园路(定西路-乌鲁木齐北路)这条兴起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的私家洋房汇集的老街,有多少路口,就藏着多少故事,有七十二家房客的私家别墅,名人躲过的暗道,生长了半个世纪的梧桐…康平路(华山路-高安路)官家大院式的“宅院”、老城厢平民住房和欧美风格的花园别墅,每一栋建筑,都是一段历史的象征。思南路(淮海中路-建国中路)为纪念在1912年8月13日去世的法国**音乐家Massenet,而将这条路命名为Massenet,Rue(马斯南路)。如今路边还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留下的老洋房,孙先生的故居也是静悄悄的待人发现,充满着老上海文化气质。永福路(五原路-湖南路)永福路虽然不长,但除了历史悠久、人文环境优雅之外,还有如雷贯耳的英国和德国领事馆。太原路(汾阳路-建国西路)太原路原名台拉斯脱路,台拉斯脱是一名旅沪法侨的名字。这条幽静的马路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8年。1943年的时候,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将其改名为太原路。如今的太原路北起汾阳路,南至肇嘉浜路,沿路几乎都是漂亮的老洋房。其中名气*大的要属160号的太原别墅。东平路(乌鲁木齐南路-岳阳路)有人说,从东平路的一头到另一头,一个人可以一直用*闲适的心情和步调去走。这里没有公交车,行人也不多,而且因为她雅致、安逸、静谧的环境,被称为“申城第一情侣街”。不仅如此西,这里还曾是宋子文、孔祥熙、席德懿的宅邸,9号则是***故居爱庐。新华路(定西路-番禺路)新华路很短,但路边的梧桐和异国建筑依然充满,按了情调,是上海市中心*幽静的五条街之一。皋兰路(瑞金二路-思南路)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文安路。1946年改名皋兰路。这里不仅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旧居,和一路的老式的花园洋房,还有16号的圣尼古拉教堂,虔诚神圣的藏匿于街道中。舟山路(昆明路-霍山路)舟山路沿路为商住混合区,多中下层市民聚居的石库门里弄住宅。舟山路上随处可见欧洲风格的红砖尖顶房屋,所以也被称为“小维也纳”。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撒尔就住在舟山路59号。高邮路(复兴西路-湖南路)上海的许多马路都用全国地名称之。一般来说,南北走向的用省名,东西走向的用省会或直辖市名。高邮路既不是南北走向也不是东西走向,是复兴西路与淮海西路之间一大片区域中小小的一条路,而且短得不足二百米,所以它只被安上了个小城的名称——苏北小城“高邮”。余庆路(淮海中路-衡山路)余庆路原名爱棠路,1920年代初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曾任法国驻沪领事爱棠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后改名余庆路。一路上遍布南欧风格的房子,罗马式的阳台上,攀满了枝叶纷披的长春藤,每年梧桐叶落之时,大家都会争相前去拍照。乌鲁木齐南路(淮海中路-建国西路)1918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名称为巨福路。1954年改名乌鲁木齐南路。沿路多为**住宅区,但与上海的其他欧洲国家建筑形成很大区别,因此又被称为英国风格建筑。雁荡路(淮海中路-南昌路)雁荡路1902年筑成,初称军营路,后改称华龙路。路上有两、三条弄堂,其中比较有名的一条弄堂就是“元昌里”,那里有段爷爷不离口的抗日故事。高安路(淮海中路-建国西路)高安路原名高恩路,1914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这段路上*有名的高安公寓,是设计师赉安献给他的新婚妻子的,浪漫的故事让这段路变得更加温馨起来。香山路(瑞金二路-思南路)香山路原名莫利爱路(Rue Molier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香山路。香山路上的***先生的故居,被打理得干净整洁,和这路名一样,让人想起那个二三十年代。宛平路(淮海中路-衡山路)悄悄地隐匿在繁华的徐家汇商业圈附近,远离繁杂的尘嚣,却又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很多小资的咖啡店是下午茶的**。新乐路(富民路-陕西南路)北面的法式洋房大概已有了百年的历史,浪漫的气息影响了后人,成为了上海**的小资马路,各式潮牌小店也藏匿其中哦!淮海中路(乌鲁木齐中路-重庆南路)混合着小洋房和胡同串儿的经典老弄堂,让你在过去和未来中不停穿越。桃江路(乌鲁木齐南路-岳阳路)桃江路有着上海罕见的弹硌路面。由石块拼接而成的弹硌路是不少70后童年记忆中有趣的一段。桃江路也曾经是宋庆龄*喜欢的散步道,如今则是不少上海人钟爱的漫步道之一。路两旁保存了几栋老式洋房,他们或为私人所有,鲜有问津;或被改建为时尚小店,小资餐厅,人头攒动,却不失老上海味道。东湖路(长乐路-淮海中路)东湖路7号近淮海路转角上的法式建筑是1921年造的,设计师是法国人,主人是犹太人。后来归属于杜月笙。汾阳路(淮海中路-岳阳路)正如维也纳是欧洲**的“音乐之城 ”一样,汾阳路之于上海,也有“音乐之路”的美称。这里聚集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艺术研究所等音乐重地。马路两旁的琴行、乐器铺,邂逅的路人或背着提琴、或提着风琴,耳边萦绕着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五原路(武康路-常熟路)五原路是上海少有的不通公交的马路,一头连着常熟路,一头连着武康路,从头走到底大概十分钟不到,但是景色和美食却非常多!建国西路(衡山路-岳阳路)建国西路东段为191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辟筑,上海目前*大的一片石库门建筑也在这里,260幢石库门里弄房子,均为二层清水红砖建筑。武夷路(定西路-延安西路)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127号的比利时领事官邸就够你逛上一整天的。北京西路(胶州路-江宁路)路口吸引无数人目光的“绿房子”,是邬达克在中国的“收山之作”。复兴中路-复兴西路(华山路-重庆南路)这里一定是海派上海*好的诠释,在浪漫的法国梧桐下的欧式建筑里,老上海的风情一览无余。湖南路(华山路-淮海中路)该路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属于上海法租界。该路沿线为上海**住宅区,262号曾为周佛海住宅,阮玲玉、赵丹,这些风流人物都为湖南路留下了别样的柔情。安亭路(建国西路-永嘉路)每年的深秋,沿街的乌桕树叶,又变幻出红、黄、绿的缤纷色彩,这个时节的安亭路*漂亮。永嘉路(衡山路-陕西南路)法国梧桐,铺陈的厚实落叶,精致的洋房,躲藏在角角落落的美食,这就是上海*有法式情调的马路——永嘉路。陕西北路(新闸路-南阳路)这条马路汇聚了西摩会堂,太平花园,董家老宅,宋家老宅。茂名北路(南京西路-威海路)***曾经居住过的“甲秀里”,已经变成了茂名北路上的**景点。甜爱路(甜爱公寓-四川北路)上海*浪漫的马路,无数情侣带着爱意慕名前来,在这里许下诚挚的誓言,沿路红墙上是大师们**的情诗,以及一句句爱的箴言。溧阳路(四川北路-宝安路)溧阳路的**建筑有郭沫若故居,鲁迅存书室,解放前上海总工会,曹聚仁旧居,金仲华旧居等,以花园洋房建筑群*为出名。山阴路-祥德路(四川北路-欧阳路)马路两旁那些老旧而形态各异的洋楼,散发着一种富而不骄的绅士气。武康路(华山路-淮海中路)武康路是上海人拍照的**地,一路法国梧桐,一墙骄阳挥洒,路边每一栋房子都拥有非常悠远的历史。随便一拍都是大片!兴国路(华山路-淮海中路)随意钻进一条路旁小弄堂,浮华的噪音就被隔绝在了身后,喧嚣远去。泰安路(华山路-武康路)五分钟就能走完的泰安路,有各国风格的花园洋房,梧桐的阴凉下,让人宛若穿越到了古老的异国。延庆路(常熟路-东湖路)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西洋里弄、沿街房屋、骑楼上的雕饰,流转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富民路(东湖路-巨鹿路)富民路,一条不过600多米的小马路,却在上世纪20年代,藏龙卧虎。南京东路-南京西路(黄陂北路-浙江中路)鳞次栉比的店铺取代了老上海“十里洋场”,繁华依旧,车水马龙。岳阳路(汾阳路-肇嘉浜路)犹如一名低调的学者,其北端三角花园的普希金广场,就是一处上海的人文地标。汉口路(山东一路-西藏中路)一代代名人在这里留下足迹:罗素、爱因斯坦、鲁迅、胡适、张爱玲…他们串起了百年上海的沧桑历史!福州路(河南中路-中山东一路)被誉为“中华文化第一街”,上海书城、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科技书店路等都在这里。九江路(中山东一路-南京西路饔河路口)当时的九江路东段是租界时代外资银行和洋行集中地,被称中国的华尔街。广元路(华山路-衡山路)早年名为台司德郎路,沿路行人**,非常安静。北京东路(河南中路-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190号是一座老上海的洋行,至今保留了典型的新文艺复兴主义风格,雅致而浓重。南京东路 (江西中路-中山东一路)上海的一大地标,南京路步行街,百业兴盛繁荣,是外来游客来上海必游景点。华山路(常熟路-兴国路)据说这曾是皇帝东巡必经之路,如今依旧平坦宽阔车水马龙。香港路(江西中路-圆明园路)并不长的马路,但却能满足你去不了香港的小确幸。大名路-中山东一路(武昌路-延安东路)**32年(1943年)以河北大名改今名。沿路为住宅,西段有上海大厦、浦江饭店等。滇池路(四川中路-中山东一路)在圆明园路和滇池路的交叉口,是仁记洋行旧址,充满欧陆风情的建筑会告诉你关于旧上海银行的故事。虹桥路(环西大道-古北路)***战将白崇禧的旧居就在虹桥路1518号。惠民路(杨树浦路-临潼路)这里的惠民公园和惠民路天主教堂,承载了无数人的旧时回忆。巨鹿路(常熟路-陕西南路)巨鹿路上的每一座建筑都有一个故事,闲来无事走走逛逛,每次都能发现小惊喜。虎丘路-乍浦路(北苏州路-北京东路)早年名为博物院路,老上海时期沿路皆是仓库、住宅、报社,生活气与文化气并存。如今的上海外滩美术馆为这条路上更填一抹艺术色彩。广东路(江西中路-中山东一路)早期的广东路多是洋行的堆栈,其93号更派头不小,是****座全部用花岗岩石块砌筑外墙面的建筑。四川北路-四川中路(天潼路-延安东路)曾经是进步文人的聚居地,出版商社众多。江西中路(南苏州路-广东路)路边有座老教堂,是1866年由当时上海**的英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凯德纳,设计的圣三一教堂。华亭路(长乐路-淮海中路)路边花园洋房的围墙格外别致,尖尖黑铁柱栏杆,透过篱笆的缝隙,还可以看见花园内的绿树和灌木。北苏州路-黄浦路(河南北路-武昌路)1930年代在东端的20号建成了百老汇大厦,而今似一个转身,灯红酒绿近在眼前。  长乐路(常熟路-陕西南路)从文人到政客,从汪精卫到张爱玲、钱钟书,这些名字都和这条路有过密切的联系。圆明园路(南苏州路-滇池路)走在圆明园路,就像一本厚重的旧书被拂去了尘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起点就此展开。
  • 29

    2017/11

    大 中 小宋美龄一生中的五处豪宅,在哪里?2017-11-29  andywyh  转自 小天使_ag  阅 1  转 3修改微信 分享: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推荐给朋友 比如,***喜欢中式花园,宋美龄喜欢西式,所以,士林官邸里,中式花园和西式花园同时存在,但西式花园面积明显比中式要大很多。生活她,一个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传奇女人;一个被美国评为"东方*美女性"的女人;一个与***结婚前约法三章(1.唯我是蒋夫人;2.随我信基督教;3.不生孩子)的女人......宋氏三姐妹的传奇是中国人内心永远眷恋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小妹"--宋美龄的一生更是绚丽多姿,风光无限!她的每一处"行宫"背后都有讲不完的情愫!1. 美龄宫(1932年竣工)只有南京人才懂的倾城之恋这组航拍的秋天的紫金山,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只有南京人才懂得的爱情奇迹。黄色是梧桐树连成的丝带,项链上的蓝宝石是***送给宋美龄的别墅--美龄宫。这组航拍的秋天的紫金山,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只有南京人才懂得的爱情奇迹。黄色是梧桐树连成的丝带,项链上的蓝宝石是***送给宋美龄的别墅--美龄宫。没有说出声的"爱",成为了宋美龄一生**的景致,*浪漫的回忆!那年,她说她喜欢法国梧桐,他就把梧桐种满了整个南京。这**是全世界*牛的项链,全世界*浪漫的倾城之恋。夏天的美龄宫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同样美得让人心醉。爱,亦是欣赏,亦是改造。***在看宋美龄画国画。在***的日记中,满满都是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婚礼当日,***感到幸福之至,日记云:"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美龄宫主体建筑二千余平方米,主楼为地下室一层,地面三层。地下室的东部为职员用房,西部为厨房。地面第一层有接待室、衣帽间、秘书办公室及卧室、厨房、配膳房、洗衣室、卫生间、服务用房等。第二层主要作会客室与休息室之用,设有大厅、客厅、大饭厅、配膳房、书房、秘书室等。通过大厅,可以至"凸"字形平台,平台四周围以清式汉白玉雕凤栏杆,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客厅早餐厅主卧大餐厅书房礼拜堂礼拜堂礼拜堂2. 美庐别墅(1903年建)当之无愧的****别墅美庐别墅坐北朝南,主体建筑906平方米,庭园面积4928平方米。由英国传教士兰诺兹勋爵于1903年所建,1922年转让给了英国传教士巴利女士,巴利女士又于1933年转赠给了好友宋美龄,从此,这里就成为了***与宋美龄在庐山的官邸。***特意将这所别墅命名为"美庐",并题写"美庐"二字立于别墅庭园内。在庐山近千栋西式别墅中,名气**的莫过于"美庐别墅"。它不仅从建筑系上来说是庐山别墅的佼佼者,更因为这里先后住过***与***,以及众多与中国现代历史息息相关的事件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别墅"。在庐山近千栋西式别墅中,名气**的莫过于"美庐别墅"。它不仅从建筑系上来说是庐山别墅的佼佼者,更因为这里先后住过***与***,以及众多与中国现代历史息息相关的事件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别墅"。登十字型长石阶,步通透式凉台,进入室内是中西合璧风格会客厅。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登十字型长石阶,步通透式凉台,进入室内是中西合璧风格会客厅。猫眼绿的地毯,墨绿的沙发,墙壁上挂着宋美龄不同时期的半身照片,以及***夫妇在"美庐"生活的部分照片。二楼是***的办公室、会客厅、卧室。办公室的斜对面,是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办公室兼卧室。办公室的左边,分别建有凉台和阳台,均为石柱、石栏,整座别墅,庭园敞净,建筑适宜,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3. 台湾士林官邸(1950年入住)那些隔海相望的日子***夫妇在台湾士林官邸住了26年,直至1975年***病逝,宋美龄离开中国台湾旅居美国。1996官邸外花园首度对公众开放,2005年士林官邸正式定为"国定"古迹,现在这里是台北*富人气的参观景点之一,但是别墅内部并未开放。在台湾民众眼里,这栋墨绿色的二层小楼是可望不可即的神秘之地。低调的色彩、朴实的外观与椰树、草坪、花圃融为一体,不知者难以看出这里的与众不同。这里有***为了怀念母亲王太夫人而修建的慈云亭。这里还有宋美龄的专属画室。从陈设布置的画案、笔墨纸砚以及宋美龄的画作真迹,可以看出这位大家闺秀、政坛风云人物的绘画天分和高雅的审美格调。士林官邸里有很多***对宋美龄的爱意。比如,***喜欢中式花园,宋美龄喜欢西式,所以,士林官邸里,中式花园和西式花园同时存在,但西式花园面积明显比中式要大很多。宋美龄玫瑰园。宋美龄玫瑰园。宋美龄画室。这个是地沟,不过,你也可以理解为战壕和逃生通道。按照蒋宋的身份,这是必要的设计。这个环岛的作用是迷惑敌人。它周围的植物都是特别高的,士林官邸周围又不允许建设高楼,所以从外面看不到这个环岛的详情。***的车队进入士林官邸后会在这个环岛转圈,只有真正的***专车会继续行驶,掩护车辆会从另一个地方离开。就在照片左边的密林里,据说是***的侍卫长隐身的地方。这是一个**的机枪眼。会客厅。进入大门以后,右手边就是一个敞开的"车库",里面有一辆凯迪拉克,宋美龄的座驾。宋美龄在移居纽约前,长期住在其姐夫孔祥熙所购置的长岛蝗虫谷豪宅,她要求能有一辆凯迪拉克为她服务。这部加长凯迪拉克就是经过她亲自挑选并向GM工厂特别定制的。这是士林官邸内部的一个教堂,凯歌堂。***和宋美龄就是在这里做礼拜。据说,这个教堂目前还在使用,蒋氏后人偶尔会在这里聚集。公众目前还不能入内。4. 草山行馆***宋美龄赴台第一居所位于台北近郊阳明山下的草山行馆,是***夫妇1949年12月10日到台湾后选择的第一处居所。1920年日本皇太子裕仁要到台湾访问,为了迎接这位后来的昭和天皇,日本殖民者建造了草山行馆。其实,草山行馆作为***夫妇的居所,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的3月31日,他们便迁入台北中山北路五段的"士林官邸"。其实,草山行馆作为***夫妇的居所,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第二年,也就是1950年的3月31日,他们便迁入台北中山北路五段的"士林官邸"。5. 美国长岛蝗虫谷别墅5. 美国长岛蝗虫谷别墅5. 美国长岛蝗虫谷别墅宋美龄的晚年时光故居在费克斯小道95号(95 Feeks Lane),华人称"蝗虫谷"( Locust Valley)。其实,这里的Locust不是"蝗虫"的意思,而是指"槐树",因为这里以大片的美丽槐树而得名。翻译成"蝗虫谷",实在是委屈了长岛北岸这个富庶之地。故居在费克斯小道95号(95 Feeks Lane),华人称"蝗虫谷"( Locust Valley)。其实,这里的Locust不是"蝗虫"的意思,而是指"槐树",因为这里以大片的美丽槐树而得名。翻译成"蝗虫谷",实在是委屈了长岛北岸这个富庶之地。这是一座建于1913年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占地13.7公顷,坐北向南,从外面看似乎是座两层的小楼,但实际有三层,一楼没有卧室,只有餐厅、客厅、厨房和一个专门晒太阳的"太阳间";二楼靠正房的地方有四间套房,当年宋美龄住在其中的一间。这是一座建于1913年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占地13.7公顷,坐北向南,从外面看似乎是座两层的小楼,但实际有三层,一楼没有卧室,只有餐厅、客厅、厨房和一个专门晒太阳的"太阳间";二楼靠正房的地方有四间套房,当年宋美龄住在其中的一间。1943年孔祥熙夫妇将这座房子买下,上世纪80年代宋美龄曾在此长期居住。1991年宋美龄再次赴美并长期居住,依然主要住在长岛蝗虫谷的这所房子里。1943年孔祥熙夫妇将这座房子买下,上世纪80年代宋美龄曾在此长期居住。1991年宋美龄再次赴美并长期居住,依然主要住在长岛蝗虫谷的这所房子里。蝗虫谷宋美龄故居昔日的主人今天已大多作古,故居的外貌也已变了样,但这里却永远留下了宋美龄客居纽约的一段回忆。蝗虫谷宋美龄故居昔日的主人今天已大多作古,故居的外貌也已变了样,但这里却永远留下了宋美龄客居纽约的一段回忆。五处豪宅,